第(2/3)页 武植在成年后,给自己取的字就叫“为之”,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而来,有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畏气概。但如今,武植知道事有可为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靖康之耻”的悲剧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北宋朝的历史进程已经在他的手中给悄悄地带离了既定的轨迹,朝着康庄大道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这仅仅也是初步改变,离乾坤大定还差得很远。大宋朝最大的威胁还没有消除,只要东北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一日不死,危险就还存在,武植就还不能松懈下来,还得继续努力抗争着。 世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孤独难言的滋味是别人难以想象得到的。如果武植逢人便说,这个完颜阿骨打是大宋朝最大的敌人,他建立的金国将会是大宋朝的掘墓人与终结者,谁人会相信自己?那世人不把自己当成疯子当成神经病才怪呢!到时,悠悠众口喷出的唾沫丁子都能把自己给淹没了。 阳春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暖花开的季节,新的希望也开始悄悄地生根发芽。 华夏军特种作战团驻守皇宫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都还没有要撤离的迹象,朝中百官都开始议论纷纷,忧心忡忡。各种各样不利于华夏军不利于武植的论调开始在市井坊间流传开来,也逐渐传到了武植的耳中。 武植趁势提出了改组皇城司的建议。 由于原先的皇城司指挥使马永失察,让皇城司部分宫卫参与了谋逆事件,已经被撤职,贬为一般的横班。皇城司副指挥使王在望参与谋逆已经被腰斩于市,参与叛乱的所有皇城司禁卫都被屠戮殆尽,剩下的皇城司禁卫们也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自然就不能再任用他们来守卫皇宫大内了。 武植的提议跟皇太后刘清箐和章淳等人的意愿一拍即合,武植从殿前司抽调了三千名禁卫,又从华夏军中选出了三千名官兵,组合成新的皇城司,同时任命厉镇国和司方国以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身份兼任皇城司正副指挥使,勾干皇城司一切事务。厉镇国和司方国平叛有功,本该奖赏,兼任皇城司正副指挥使也是众望所归,无人可提出异议。但即使百官有意见也无济于事,因为军政大权实际上都已经掌握在武植的手上了,别人根本是针插不进的,也无可奈何。强大如向太后与曾布,还不是说拖走就拖走!他们跟武植斗,无异于是鸡蛋碰石头。所以这些聪明的官员们都懂得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了,都没有人敢对武植改组皇城司的提议提出异议。武植的改组提议得以顺利通过并及时得到实施。 如此一来,改组后的皇城司实际上也尽在武植的掌控之中,整个皇宫以及整个京师都尽握在武植的掌中了! 皇太后刘清箐对武植也是言听计从,萧规曹随。等到忙着整治修理别人的章淳回过神来时,才发觉为时已晚,武植的大势已经成形,他这个首相也撼动不了武植这棵参天大树了! 武植平日里不跟章淳争斗抢地盘,两人相处得还算和谐,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分歧,也没有闹起多大的矛盾,暂时还是相安无事。但武植心里清楚,他和章淳之间迟早会有一斗的,两人理念不同,碰撞在所难免。 话说慈德宫,已经被武植软禁了两个多月的向太后,一直是处于悲愤交加中。尤其是听闻赵茂继位、刘清箐贵为皇太后、朱太妃也升格为太皇太后而自己却毫无名分时,她更是又气又恨,郁郁难解。三月底,在风雨交加中她终于很是不甘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驾鹤西去了! 人死如灯灭,武植也就不再跟她计较了。原本按照章淳的想法,向太后的身份应该降为太妃,死后的丧仪就只能按照一般的太妃规格来办理,早早入葬就行了,看得出来章淳对向太后还是余怒未消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