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到这一幕,让在场的众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们很是无语。幼主年岁太小,那朝廷的权柄都集中到了六位辅政大臣的手中,众人羡慕不已。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场的张商英与黄履两人却是忐忑不安,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着。虽说他们两人也是辅政大臣,可在早上时他们却鬼使神差地并没有遵循遗诏,而是反对赵茂上位,意欲拥立赵佶继位,这可是极其严重的立场问题,与遗诏相悖,估计他们的辅政大臣的头衔是保不住了,甚至连宰持的资格都会被剥夺,前途未卜。 两人为此悔断了肠,为自己在早上的冲动懊丧不已。 其他在早上持反对赵茂上位意图拥戴赵佶继位意见的林希、孙路、赵挺之、陈显等人也是后悔懊丧,惶恐不安。 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有武植这个最大的变数,押错了宝,站错了立场,前途堪忧啊! 只有章淳、安焘、章楶、许将、吴居厚、燕胜等六人兴高采烈地,庆幸不已。 这些朝廷大臣仔细想过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在早上时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对赵茂继位拥立赵佶上位都没有用,他们根本斗不过手握重兵的武植,武植一句话就能让他们束手就擒,乖乖就范,赵茂上位承继大统的结果几乎也是命中注定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武植来决定的,他们的争斗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想清这个事实,众人顿时悚然心惊。 时至今日,众人恍然,以后的朝局,已经尽在武植一个人的彀中了!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武植这个年纪轻轻的后来者,已经成长到让他们望尘莫及的地步,把他们这帮大哥大叔都远远地甩在身后,一枝独秀了! 可以预见到的是,第二个曹孟德已经在大宋朝冉冉升起了,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愿武植这个人既有曹孟德的谋略,也有王安石的肚量,这才是国之幸与民之幸! 武植根本没有去想众人在想些什么,也不用去想。一切都要靠实力来说话,只要他的拳头够硬,实力够强,就不怕阴谋诡计,就不怕众人不服于他,而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如今,他就有这个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 百官参拜赵茂后,局势已定,赵茂继位为新帝已经是不可推翻的事实了,赵佶终于绝望了,心中无比失落,却也无计可施,也只能低头认输,不情不愿地参拜起赵茂、朱太皇太后与刘皇太后来。 他这一参拜,相当于投降认输,亲近他的官员们见状也只好缴械投降,改换门庭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