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行酒令-《仙二代在古代逃荒搞基建》


    第(2/3)页

    温瑜意味不明地打量了两下最后一人,从喉结和胸口处扫过,在少年转过视线之前扭头。

    也是个女扮男装的“少年”,原来女扮男装在长安还是个惯例不成。

    姜竹清隐蔽地环视一圈曲水流觞席座的众人,却没找到那股窥伺的视线来源。

    她打听好这里是长安城书生才子以及官员贵人都喜欢来的地方,因此便早早地到这儿熟悉地方,结识一些人脉,以便接下来的行动。

    她虽然没少参加各种宴席聚会,但还是第一次一个人到这种场合来,而不是作为附庸陪着卓方来。

    因此起初她还有些拘谨,故意吟诵一两句以前做的诗词,果然立即有人来邀请她参加行酒令,几句交谈下来,她抛却了忐忑,掌握住谈话的主动权,将对方情况扒个干干净净。

    “好了,现在人齐了,可以让郑娘子出来了吧!”坐在上首一位看着年岁稍长,约而立之年的男子冲着旁边的小厮道。

    “郑娘子马上到。”小厮笑着道,招手让人摆好酒杯和酒。

    “大家有的是一起来的,有的是被人邀来的,郑娘子来之前,不如我们互通个姓名,若是因此遇到一两知己,写出名作,那我们其他人也算与有荣焉。”

    首座之人发话,底下士子们便笑着互相介绍一番。

    首座的姓潘,是淳化十八年的举人,第二年会试没过,但国内形势如此,他索性没再考,投了宁王,被安排到长安城当个小官。

    其他士子们大部分都是秀才,还有根本没下场的,做了官的就潘举人一个。

    并不是说他人的才学不及潘举人,只不过近两年局势动荡,科举考试已经停了三年,想考也没地方考,而且,在座的士人大多家中非富即贵,也想着待价而沽,看看情况,博个从龙之功。

    当然,这都是隐晦的小心思,没人会直接说出来。

    温瑜旁边的大耳兄姓苏,无功名在身,唯家中有闲钱一二,又因他平日酷爱诗词,所以每次行酒令都喜欢掺和。

    温瑜信口胡诌了个身份混过去,她的下一个就是姜竹清。

    “我姓姜,家中排行老幺,因此好友又多唤我姜小,如今并无功名在身,来长安城就是想碰碰运气。”姜竹清道。

    至于碰什么运气大家都心知肚明。

    众人介绍完毕,郑大娘子不偏不倚正好到场。

    “郑娘子可叫我们一番好等。”

    “对不住,是奴家来迟了,奴家先自罚一杯。”郑娘子也不恼,端起一杯酒饮尽,末了还倒扣过来示意一滴不剩。

    这显得说出此话的潘举人有些小家子气,他也察觉到这点,脸色更黑了些,不再言语。

    郑娘子却不能让客人生气,这是她的职责,因此款款移步,“好些日子不见潘举人,听说今日长安城的怪事已经被解决了,潘举人大功一件,升迁在望呐。”

    郑娘子软话吹捧几句,将潘举人说的面色和缓,心中不快顿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