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终身制合同-《金钱帝国》
第(2/3)页
南张村的农民不种地,张宽在黄土塬上包了十平方公里的荒地,把南张村的人弄过去养羊,养牛,也是按件计薪水,一只羊一千,一头牛两千,让农民们自己经营,确保牛羊都是健健康康。
新承包的荒地叫做三秦养殖场,算是悄悄成立的,最后仍然走漏风声,把付长青气的够呛,亲自打电话问张宽,“你知不知道在王庄西边有三个大牧场?那是我的牧场,专门用来饲养秦川牛,你现在又在黄土塬包地,是个什么意思?”
张宽哎呦一声,“你也养了牛?那为啥市面上的牛肉价格依然这么贵?老百姓都吃不起?”
付长青被问的语塞,“牛肉本来就不是老百姓吃的,自古以来都是这相,你还想把牛肉弄的跟白菜一样?那谁还养牛?”
听了这话,张宽就变了语气,平静地道:“我就是这个意思,要让老百姓都能吃上牛肉,总理不是说过,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我现在提出的口号是,每天一斤肉,强壮汉民族,你看咱国家踢球,总是踢不赢人家,为什么?人身体素质不行,食素民族咋个是食肉民族的对手?”
付长青冷静下来,知道张宽决心已定,无可阻拦,就好心劝道:“就算你是想在养殖业插一手,我也不反对,南张村有那么大的好地,种草最合适不过,为啥偏偏要去黄图塬?你可知道,那土地长不出好草。”
张宽回复道:“这就不劳师兄费心,我有的是办法。”
十里牧场,张宽租了架飞机播种,一场春雨过后,黄土塬就变成绿草塬,张宽又花大价钱引进羊羔和牛犊,交给南张村的农民,叮嘱他们,给出的成品牛羊就是你们的工资,稍微用点心经营,月入三万不是梦。
随着羊羔和牛犊一起到黄土塬的,还有从杨凌农科院来的几个专家,手把手地教农民们如何养殖,预防病虫害,又如何进行科学喂养。
相比种地,养殖就自由一些,但也要细心,一不注意牛羊患病,可就是功亏一篑。养殖场四周一圈围栏,每隔三十米一个摄像头,张宽早就做好预防措施,养殖户就怕贼,厉害的贼一晚上偷个十几头不是问题。
手下人还觉得张宽有些夸大其词,谁有本事能一晚上偷走十几头?
张宽哼哼笑着道:“如果是我偷,别说十几头,一晚上百头我也能弄走。”
张宽养牛的事三秦内部工人都知道,每每吃饭食堂的电视就播放牛羊的活动场景,都是现场直播,大批的牛羊排成列队在荒原上行走,再配上运动员进行曲,如同阅兵,逗的一众工人哈哈乐。
赵书记看到十里黄土变绿川,很是高兴,让张宽大力发展养殖业。张宽苦着脸吐槽,“黄土塬根本种不住草,长势缓慢不说,往往被动物咬住就连根拔起,为了维护草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根本扛不住,还是付长青说的好,养殖必须在农田上进行,能长庄稼的田地才能长出好草。”
赵书记安抚他道:“当初你自己说的,养殖一是创收,二来可以改变黄土塬面貌,一举两得,造福后代的事,这才刚开始,怎么就打退堂鼓呢?”
“关键是亏钱啊。”张宽都快哭了,“我就是个二货,黄土塬变绿土塬,这是你们政府应该出钱做的事,我一个农民,充什么大头,人人都以为我是渭阳首富,实际上我现在是最穷的,至今还欠人银行十亿贷款哩。”
赵书记不知道张宽借钱还贷的事,听张宽说的如此艰难,就对三秦公司做出一些补贴,免税一年。
张宽依然不服,“三星电子在西京投资建厂,他们给的什么待遇?三年免税,一个外国公司,都是三年,中国人就只能一年?这不合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