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叶衮却无话可说。 …… 这意外的发现苏景佑虽是不愿发生,但范敬已经说出来了,苏景佑不可能当做没听见。 不过一柄扇子,倒也不能说明什么,此前叶倾城参加过定昌侯府的茗茶宴,未必就不是那个时候掉落的。 苏景佑希望建安侯府能说是那时候掉的,可单独宣了叶倾城一问,因叶倾城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在安泗山不见的扇子竟是出现在了定昌侯府,故而范敬问话的时候,她如实说是在安泗山的时候就不见了。 御赐之物丢失本就不是小的过错,瞒而不报更是大罪,既是几年前就遗失了,为什么一直不禀明宫里呢?偏就等到扇子在定昌侯府出现了,这才说几年前就丢了。 显然,在这样的境遇下,尤其叶倾城自己和定昌侯府就有恩怨,什么‘几年前就遗失了’,这样的话实在可疑,难以让人信服。 于是乎,叶倾城也被关进了大理寺大牢里头,叶衮因全然不知情,苏景佑没有罚他。 这消息本是十分隐蔽的,但是不知怎么,最近一点风吹草动,总是能很快地在皇城里头掀起狂风巨浪,譬如建安侯府这件事,外头的流言又已经是甚嚣尘上了。 叶衮本就和苏执关系匪浅,两家又都跟定昌侯府不和,难道真是两家联合起来,灭了定昌侯府满门? 除了这扇子,之后大理寺将定昌侯府更加严密地搜查了一番,一花一木都没有放过,果然,后来又发现了新的证据,矛头仍然是指向摄政王府和建安侯府。 若说建安侯府在灭门一案中尚有回旋的余地,摄政王府便是板上钉钉的罪魁了。 因为摄政王府不仅有物证,还有很多人证,且那些人证都是在皇城待了多年,身份没有可疑,本本分分的上殷人。 四月中的斩刑,只怕是已成定局。 苏执被关在大理寺,对这样的结果自然不认,他咬定这件事和姜雪羽有关。 可是姜雪羽也好,甚至她的儿子杨宵,都死在了这场灭门惨案里头,难道她会用自己和儿子的命来设局害苏执吗? 她和苏执并无恩怨,又为何要设局害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