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正……” 张良咀嚼着这两字,面露异样道:“这也包括我吗?” “自然包括。”嵇恒道:“历史是很拥挤的,大部份人都没有资格出现在上面,出现在上面的人,也大多只有寥寥数笔,语焉不详。” “世人真正知晓的。” “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完整过往跟经历,仅仅是一些只言片语,而这也将是天下对此人最普遍的认识。” “在大秦不少官员心中,你的确是罄竹难书,罪孽深重,但在历史上或许只会留下简短几字。” “弃暗投明。” 闻言。 张良却是笑了。 明暗,那是那么轻易能定下的?不过若是真为秦献计献策,只怕同样会留下骂名不少。 他正了正心神,道:“你想怎么做?” “不急。”嵇恒淡淡道:“明日带你去宫中,顺便去见一见,那些你曾厌恶极深的官员。” “不过在这之前。” “你我可先比较一番,看看我们的想法是否一致。” 嵇恒笑着看向张良。 张良眉头一皱,颇为好奇的看向嵇恒,不解道:“你这是何意?” “改制府人员还没决定。”嵇恒道:“你对关东的那些官员较为清楚,而我更熟悉关中,因而互相择选官员进入其中。” “顺便看看,在你我心中,是不是心意一致,对于改制的看法,及官吏的择选标准相同。” 说完。 嵇恒看向嬴斯年,道:“斯年,去书房取几张纸来,再去取两幅笔墨来。” 嬴斯年点点头。 也是连忙朝书房走去。 胡亥跟公子高几人对视一眼,也是来了兴趣。 这可不好选。 关中关东都可谓人才济济,就算改制涉及很广,但最终也只会选定少部分人进入其中,因而选择何人进入其中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而且这个度也很值得推敲。 若是选择的官员,其中一方太过强势,势必会逐渐占据主导,继而让场面一边倒,这对于改制十分不利。 因而必须要制衡好。 关东眼下的确风头正盛,但整体而言,还是比不上关中的,因而想要达成平衡,没有那么容易。 张良默然。 在嵇恒说出的时候,他就已明白嵇恒的心思,就是想看看自己跟嵇恒是否想法一致,以及在自己看来,改制的人选标准,及选入的官员又当孰先孰后。 这都需耗费很大心力。 他看了看嵇恒,嘴角露出一抹笑,淡淡道:“既然嵇兄有如此雅兴,那就试试。” “我也想看看,我跟嵇兄相比究竟差了多少。” 很快。 嬴斯年就拿着笔墨纸来了,墨汁早已磨好。 嵇恒并未立马动笔。 而是颇为悠闲的喝着酒,静等着张良理好想法,他的开口有些突然,张良也的确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至少要理好自己的改制思路。 胡亥几人,也慢慢靠近来,一脸好奇的盯着两人,同样也很好奇,最终两人会选择那些人,又是以何为标准。 半刻钟过去。 两人始终没有动作。 不过无论是嬴斯年,还是胡亥、公子高等人,都很沉得住气,甚至还给自己搬了床席子来。 又等了一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