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植的烙印!-《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3/3)页

    数日后,从巩义传来了好消息,大行皇帝赵煦的陵寝终于建好了,不日就可以下葬。看得出来,山陵使张商英与黄履真的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了,并没有耽误了工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陵寝的建造工作。

    这其实还多亏了武植的帮忙!就在张商英与黄履被章淳任命为山陵使赶到巩义去建造陵寝之前,武植让索超带着两人先来到了华夏军大营,让两人参观了一下华夏军中在抛石机上使用的滑轮组,并派出几个华夏军官兵带着几套滑轮组跟随张商英与黄履一起来到巩义,指导建造陵寝的工匠们使用滑轮组。因为武植知道,要建造陵寝,肯定要用到并需要搬运大块的石料,没有滑轮组帮忙那是万万不行的!

    对于陵寝能在期限内完成建造工作,张商英与黄履原本是心中没有底的,待看到滑轮组的神奇之处后,两人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尽职尽责地去督促陵寝的建设,果然不辱使命,按时完成陵寝的建造任务,两人自然对武植是感恩戴德,对武植的怨恨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要是没有武植的帮忙,两人此行肯定会误了工期,估计回朝时就要被章淳给生吞活剥了,武植相当于挽救了两人!

    章淳对于巩义传回来的好消息很是失望,他又少了一条整治两人的有利理由了,还得找理由,这让他颇为头疼伤脑筋。

    武植之所以要帮张商英与黄履,是因为两人还算正直,虽然当时反对赵茂上位,但也是出于情势为朝廷所想,还算情有可原,不像曾布与赵佶等人那样存着私心。

    晏驾一个多月后,大行皇帝赵煦的陵寝终于建好了,这时就可以把殡宫周围的木料拆除,将棺椁取出,装上大升辇,也就是豪华灵车,在新皇帝赵茂、皇太后刘清箐、百官的哭声中,缓缓离开汴梁城,向巩义驶去。一路上,人数众多,绵延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当送葬队伍经过其他州县时,地方官都要毕恭毕敬地出城迎接,向先帝赵煦痛哭、跪拜。大部队到达陵寝后,不会把棺椁立即葬入地宫,而是要等黄道吉日。吉时到了,才把棺材葬入,放好随葬品,有哪些随葬品呢?瓜果、衣冠、剑佩、笔砚、甲胄、布帛、册宝、钱,还有平生玩好之物。一切准备妥当,大家匍匐而退,把墓门锁好,钥匙扔在地上。出来以后,填土,埋葬完毕。史书中的“掩皇堂”,就是指这个过程。先帝赵煦的身体已经入土,他的魂魄还要回到开封府,于是接下来便开展一系列的虞祭,并将先帝赵煦的牌位放到太庙第十一室进行供奉,永远享受后人的祭祀。

    就这样,历经两个月的折腾后,大行皇帝赵煦终于入土为安,他的时代也终究成为了过去,新的历史进程就要来临了!

    武植有理由相信,随之而来的新时代将会是他的时代,其崭新的历史篇章将会是由他来书写的,他的烙印将会深深地镌刻在其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