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帝国银行-《回明之抢钱皇帝》


    第(2/3)页

    在南方,文人书画市场需求量是非常之大,丝织业、青花瓷、漆器、茶、文具之类特产大受人们的欢迎,许多商人携带重金,长途贩运各种商品到很远的地方销售,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发展。

    在各种欣欣向荣的商业机构之中,基本上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行政级别低下,或者说基本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机构设置也是非常简单和随意。

    随着朝廷宝钞纸币的信用破产,宝钞在市场上流通失败,整个民间的商业活动不得不寻求一种更加通用和具有权威性的货币,这时的政府和民间的货币体系不得不转向为以白银为主。

    但是,随着,西洋贸易的逐渐旺盛,外来的白银不断增加,自然而然的,白银也慢慢的贬值了,从洪武年间的黄金白银兑换比1:4,到目前的1:10左右,而且,有明显的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其他各种民间自由经济产生的弊病,也不断在考验民间工商业中心脆弱的自我修复能力。

    传统的政治型城市,如北京、南京,虽然人烟繁庶,商业发达,但是,行政的放任自流导致的畸形发展,已经不断的引起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比如,南方纺织丝绸业的发达,是南方的很多田地都改种桑树养蚕和棉花种植,出现了丰年粮食不足导致饿死人的怪现象不断发生。

    在明朝的民间商业中心苏州呆了那么多年,计成也是听过很多类似的怪现状,然而,他不是经济社会学家,也不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所以也只有隐隐忧虑的感觉,无法言表。

    成立帝国中央银行,目的是成立一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发行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提高货币的稳定性,建立稳定的社会信用机制。

    帝国中央银行为独立院级单位,级别与元老院、政务院、军机院、科学研究院等是平级的。

    帝国银行实行金本位的金融政策,发行皇明帝国纸币,货币单位为元,每1000元纸币可兑换1两黄金。发行的纸币面额为1元、1o元、1oo元。并发行小面值的纸币为分,1元等于100分,发行面值1分和10分的纸币。

    刚开始,一听说要发行纸币,马上联想到大明宝钞,大家都面有难色,宝钞的信用实在是太臭了,经过朱鼎盛的耐心解释,新发行的纸币币值与黄金严格挂钩,只要百姓拿出1000元纸币,随时都可以到帝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换取到1两黄金或者价值1两黄金的实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