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年前的花石纲,还没现在这般疯狂。 百姓看到如此巨大的船只,来到玉湖县这穷乡僻壤,甚至还欢呼雀跃的欢迎。 那时候的花石纲,还只是让一些水兵下去捞石,没有大兴徭役。 而且随船队来的,有很多大官。 于是便开始雇用猎户,在周边狩猎,来给大官们提供野味。 杨兴的老爹看工钱给的多,便去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老父亲此去,竟是天人永隔。 当他在义庄看到老父亲尸体时,悲痛、不解、愤恨……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犹记得那天的晌午,老父亲如同寻常出门打猎一般,只对他说了一句…… “用功读书。” “嗯。” 父子间话不多,却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的辞别。 那时的杨兴,还不能理解,明明从小跟着父亲一起上山打猎,学到了一身狩猎的本事。 长大后继承了这把弓,就能像父亲一样,靠打猎为生,养家糊口。 为什么还要用功读书? 现在杨兴想明白了,老父亲是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猎户的后代只能是猎户,官绅的后代却依然是官绅。 这一法则,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适用。 唯有考取功名,才能改变命运。 父爱如山,是直到老父亲过世之后,杨兴才悟出来的道理。 「吃了山猪脑,就可以变得聪明,以脑补脑。」 这是猎户间深信不疑的事情。 仅仅因为老父亲想给家中寒窗苦读的孩子补补脑,将山猪脑挖了出来,破了山猪的卖相,那些官差,就乱棍将老父亲打死了。 当然,官差给杨兴的死因,是失足摔下山,摔死的。 可老爹遗体身上的,分明是棍伤啊! 而且老爹当了一辈子的猎户,又怎会失足摔死? 经历过悲伤和迷茫之后,杨兴决定击鼓鸣冤。 但等待他的,只有官差无情的水火棍,还有打发他的五百文钱。 老父亲的一条人命,只值五百文? 杨兴不服,不断给县衙里的官爷们写信,甚至还给南州府写过信。 但无一例外,这些信,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而且官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门送上亲切的“问候”。 一条人命没了,连伸冤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朝野,还是杨兴向往的目标吗? 于是杨兴学会了闭嘴。 他开始闭门守孝,守孝期间,他重新捡起了父亲的那把弓,靠猎物苟活着。 而今,守孝三年,外面的世界,更是天翻地覆。 同乡的书生好友们,全都落榜,反倒是那些卖弄江湖方术的歪门邪道,都得到了皇恩,进入了道阁为官。 烂透了。 守孝期间,他洋洋洒洒的写了上万字的状纸,打算典卖家产,沿途狩猎,上京师,还老父亲一个公道。 然而,就在他出发之前,收到了来自同乡好友方伦的来信。 信中,方伦给他描述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布庄,并邀请他也加入,成为一名护庄。 护庄? 在杨兴看来,护庄不过也是一群仗势欺人的家伙罢了,跟那些害死自己父亲的官差有什么区别? 杨兴之所以犹豫,也仅仅只是因为信中所说的月钱有些诱人。 毕竟上京路途遥远,纵使变卖了家产,也不足以支撑他去到京师。 但如此想来,只怕方伦已经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还是得去一趟县城,买头壮实一些的驴子,再走官道上京师吧。 将杂乱的思绪拉回,杨兴收起了方伦的信,和那厚厚的状纸,对马车夫说道,“叔,我还是跟你去县……” 呼呼! 第(2/3)页